李才能
云南
校长基本信息
芒市风平镇中心校
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潞西市 风平镇
1973年
汉族
高级
中心校/学区
21年
自述材料

用满腔的热情点燃乡村教育的希望 初入杏坛,情系山村 1991年7月,我毕业于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主动申请到潞西县法帕乡平河小学工作,这里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全县有名的深度贫困村,平河小学是全村唯一的小学,共有在校学生200余人,学校所在地海拔2200米,距县政府所在地芒市约40公里,由于公路不通,这里的人们过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的生活,教科书的运输也不例外,首先得用拖拉机在坑洼不平、蜿蜒曲折的坝区土路上运送10余公里,再用马帮驮运30多公里才能到达学校。刚到学校报到那天,学校租用了一辆拖拉机运送教科书,我的行李也连同教科书一起运送。由于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不堪,颠簸厉害,不料装行李的木箱子从拖拉机上滚落下来,掉到了离公路五十米以外的大河里,箱子摔得粉身碎骨,所有的物品散落到河水中,一同乘坐拖拉机的老师们都奋不顾身地跑到河里去捞东西,幸好毕业证书捞上来了,所以我师范的毕业证书一直是皱巴巴的。这里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夏天全是雾,哪也看不清楚,冬天全是冰,到处白茫茫一片,气温低达零下7-8℃。学校共有4间土木结构的房子,2间为上课的教室,1间为教师宿舍,1间为教师伙房,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读书,是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到这里工作以后,我成了全校最年轻、最有知识、最有文化的老师,老师们都对我充满了期盼的目光。我将在师范学校的所学倾囊相助。学校坐落在村子中间的小山坡上,那时没有电铃,上下课的信息是靠教师敲打一个报废的汽车钢圈发出响声作为信号,值周教师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到校敲钟,发出起床信号。冬天这里气候寒冷,孩子们习惯从家里提着火盆到校上课,为了让他们改掉这个习惯,我承包了早晨敲钟的任务,每天早早起床,敲钟后在校园里等候学生的到来,然后组织大伙跑步。后来,我带着学生到山里砍来了木头,在木头上钉上木板,自制了篮球架,冷的时候带着学生打篮球,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火盆不见了。我还给全校学生开起了音乐课,利用学校唯一的乐器——手风琴,给学生伴奏,深受学生喜爱,学习的热情被我激发出来。我力求上好每一堂课,要求自己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1992年9月,上级领导到学校听课,对我的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我在工作中尝到的第一个甜头。 在这里工作短短两年时间里,充分磨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树立了教育理想,立志改变乡村教育的面貌,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1993年9月,我从平河小学调到了另一所高寒山区小学——上东村大香树小学,办学条件和之前的学校差不多,只不过学生人数多了不少,当时的上东村共有10所小学,大香树小学是全村的中心小学,也是一所寄宿制小学。 我首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红领巾广播站和小记者站。直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学校后面山顶上的广播里第一次清脆地传出“大香树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的时候我流泪了。红领巾广播站和小记者站紧密配合,每天定时播报小记者们采访到的校园新闻、好人好事以及学生的优秀作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播音员和小记者,还培养了大批写作爱好者,他们积极投稿,整个学校充满了活力。 1994年9月,我担任学校教导主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又办起了《小草》校园文学社,刊登全村学生的优秀作文。那时没有电脑,也没有复印机,就靠着一台油印机印刷《小草》,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刻写蜡版、印刷稿件。有了我这个“印刷专业户”,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数学、科学知识竞赛,我负责所有试卷的印刷。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经常徒步到40公里以外的州市教育局电教部门借放像机和教学录像带组织教师进行观看学习。通过几年的坚持,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当时,云南省每年都组织寄宿制学校统测工作,大香树小学的教学成绩均排在全州乃至全省前列,成为了全省非常有名的寄宿制小学。1996年,潞西县学校管理现场会在大香树小学举行,全县城区学校校长,各乡镇教委办主任、教研员、少先队辅导员徒步到大香树小学参加会议。1997年9月,我调到了法帕镇教委办工作,担任教研员,负责全镇的教学工作,还没来得及上任,消息便传开了,听说我要调走,大香树村的几十位老百姓便租了几辆拖拉机(当时已经修通了土路)到了潞西市教委,找到了时任教委主任的李梅仙同志,强烈要求我回大香树小学工作,于是我又回到了大香树小学继续工作。 在这里,我渡过了五年的美好时光,这五年也是我人生起步中非常值得回忆的五年,这五年我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一年以后,经过法帕乡教委办与大香树村的群众进行沟通协商,为了让我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我能到教委办工作,最终老百姓支持了教委办的工作,1998年9月,我正式调到法帕镇教委办工作,负责教学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我听完了全镇近200名教师的课,很快掌握了全镇的教学状况和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为了在全镇推广目标教学法,我亲自上课,亲自示范、亲自指导,先后多次召开目标教学研讨会,不断总结经验,让目标教学在全镇开出了绚丽的花朵。2002年,全国开展了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大家都处于迷茫状态,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法帕镇却热火朝天地开展了转变学习方式,推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培训和实践,为全市的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验。2002年7月,通过层层竞赛,我被评为德宏州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并代表德宏州参加了在曲靖市举办的全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竞赛我最终被评定为云南省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在法帕教委办工作的四年时间,我有机会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让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对教学的指导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管理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我后来管理一个地方的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初入杏坛,却情洒高寒山区,倾力奉献。 一片冰心,造福人民 2002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撤销乡镇教委办成立中心校。2003年1月,通过芒市教育局考察,我被选派到遮放镇中心校任校长。当时的遮放镇共有小学30余所(2006年东山乡并入遮放镇,遮放农场开办的学校也移交地方管理,学校数达40余所),在校学生达4300余人,学校布局极其分散,一师一校或二师一校的学校十分普遍,学校占地面积普遍不足,学校房屋破烂不堪,办学条件极其简陋。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的思路,制定了《遮放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拟在遮放镇建设3所相具规模的寄宿制小学,适当保留部分校点的意见。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扩建了遮放镇中心小学、户拉明德小学、弄坎小学,撤销了20余所小学,户拉明德小学成了全市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搬迁了遮放镇幼儿园,并在撤并后的闲置校舍上开办多所幼儿园,让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规划一步步变成现实,最大限度的整合了遮放镇的教育资源,既集中了师资力量,又完善了学校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充分利用自己熟悉教研工作的优势,狠抓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精心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大批教师得到培训,全镇教师素质大幅提升。为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学校先后建立了教职工职称评审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制机制,由于大家都适应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机制,这些制度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遭到了全体教职工代表的反对,没有一人赞成。之后,遮放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和党委书记亲自出马做教师工作,对方案进行大幅修改,才得以通过,这些方案的通过为之后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遮放镇中心校我渡过了6年的美好青春,这六年是激情澎湃的六年,也是硕果累累的六年,这六年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彻底改变了遮放教育的面貌,为后来遮放教育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积累了太多太多的经验。 2009年5月,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我被选派到遮放镇政府挂职,担任副镇长,分管教育、卫生、文化等工作。当时的遮放镇学生辍学现象十分突出,辍学率高达20%以上,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解决这一老大难的问题,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经过认真分析,深入研究,我提出了领导包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村民自治的镇、村、组“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工作思路。对于有学生辍学的村组,政府实施的项目暂停实施,惠民资金暂缓发放。每周一的镇党委政府班子会,我都要通报各村、各校学生辍学的情况,由主要领导明确劝返时间。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三级联动责任制”强势推进,不论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厌学在家的辍学生都纷纷重返校园,基本实现了零辍学,有效解决了遮放镇学生辍学严重的问题。记得户允村民小组共有6名辍学生,通过反复做工作学生还是没有返校上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带领供电所的同志把村里的电给停了,遭到了村民的围攻,但最终6名同学全部返校。2009年遮放镇的控辍保学工作在全州教育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之后全州控辍保学工作现场会在遮放镇召开,各县市相继到遮放镇交流学习,“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向全州全面推广。为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群众积极支持教育工作,努力供子女上学,镇政府先后建立了教师奖励制度、学生奖励制度和家长奖励制度,每年筹措资金对中小学教师、当年考取大学的学生及积极供子女上学的家长进行奖励,全面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激情,学生学习的热情,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事业干部不能登记为公务员,2015年5月我不再担任遮放镇挂职副镇长,安排到芒市教育局工作。 我在遮放镇政府工作了6年,这六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极其宝贵的六年,是我有别于其他校长的六年,我处理的矛盾纠纷不计其数,解决的复杂问题数不胜数,这六年更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叫心中装着人民,看着老百姓无助的眼光,我懂得了怎样为老百姓做事。一片冰心在玉壶,只为为老百姓造福。 革故鼎新,力挽狂澜 2017年9月,根据芒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担任风平镇中心校校长。风平镇作为全州人口最多的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大多为袖珍型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教师职业倦怠极其突出,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全市末尾状态。 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经多方征求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按照“适度超前,规模适当,突出效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全镇学校布局进行了规划。《规划》根据风平镇的实际从东、南、西、北、中五个位置方向对学校布局进行了总体规划,在五个重要的位置分别建设东平小学、尖山小学、园区小学、站前小学及风平镇中心小学,适当保留部分校点,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随着辖区人口大幅增加,适龄儿童急剧增长,风平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已不符合新的办学要求,无法满足进城务工和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的上学需求。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芒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风平镇中心小学进行整体搬迁,共征收土地49.6亩,工程概算总投资1个亿。项目于2018年1月8日开工建设,通过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伴着新中国70华诞的脚步,2019年9月29日上午,风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开校典礼,24个教学班1177名学生和72名教师成为新学校的第一批主人,大家一同走进新学校,开启新征程。风平镇中心小学的搬迁为我之后的工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让我有机会把风平镇中心小学建成全镇的示范学校和教师孵化基地。 为了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根据“七彩云南”的定位和风平镇多种民族融合而居的特点以及风平镇中心小学作为刀美兰民族艺术希望学校的影响力,学校提出了“创多彩教育,绘出彩人生”的办学理念,确定了“1+5+N”的办学模式,通过“1”个办学理念,“5”个板块,“N”个有力措施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为了改变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改变风平教育的面貌,学校推行了尽心培养多彩教师、潜心打造多彩课堂、精心培育多彩少年、用心组织多彩活动、真心促进学生发展的“五心”教育。学校实行多项改革,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制机制,为之后学校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营造创业氛围、搭建用人平台、树立先进典型等措施营造了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负能量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逐步被正能量所代替。通过轮岗交流、一年一聘(职称)、捆绑考核、绩效分配、优化体制等改革,全面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每个人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每个人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逐步形成了学校的一种文化。通过聚焦课堂教学、打造研究型教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青蓝工程、42N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搭建多彩舞台、组织多彩活动、培养多彩少年等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12月7日,我校学生在参加芒市地区2018年青少年模拟法庭竞赛中表现异常突出,比赛分值超出城区学校,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了提高乡村中小校教育教学质量,2020年2月至3月,德宏州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杨世庄副州长两次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汇报工作,听取我对提高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让我多次参与讨论州政府拟出台的关于提高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2020年4月德宏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德宏州提高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15条措施》,风平镇中心校推行的一年一聘、捆绑考核、集中培训、校长述职等多项措施作为全州提高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在全州推行。2021年1月13日,全州提高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场会在风平镇中心小学召开,在会上我作了《全面贯彻措施,努力提高质量》的交流发言。通过参观学校,陇川县、瑞丽市教体局领导都对我说了同一句话:“你是全州教育的领跑者!”会议结束后,梁河县教体局赵光耀局长主动找到我,希望能够带领全县的各级各类校长到风平镇考察学习。2021年3月19日,芒市教育科研工作会在风平镇中心小学召开,会上芒市教育体育局领导通报了在全市教学质量的情况,通报指出在全市教学成绩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风平镇小学在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学成绩依然保持了为数不多的正增长。会上我作了《前路漫漫,求索不止》的交流发言,对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21年6月1日,芒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童心向党,礼赞百年”主会场设在风平镇中心小学。 为了让老师们增强办好学校的信心,也给自己增加办好学校的压力,同时让老百姓看到希望,2020年9月,我将本来应该在城里上学的两个孩子带到了风平镇中心小学就读。 在风平镇工作期间,我也曾有过机会离开这里,走向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但我选择了坚守。那是2018年3月,德宏州教体局抽调我到局机关基础教育科顶岗学习半年,半年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局领导专门为我向人社部门争取了编制,希望我能留下来担任基础教育科的科长。听说州局要让我留下的消息,风平镇的镇长莫月品旺和芒市教体局冯鸾芳局长多次找到我,希望我继续留在风平工作,不要让刚刚有起色的风平教育又回到起跑线上。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学校才是我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也是我的价值体现,在这里我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我的每一个举动都在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作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最终,我放弃了到州教体局工作的机会,依然坚守着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净土。 到风平镇中心校工作快满四年了,四年里,我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夙夜在公,丝毫没有懈怠。充分发挥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多措并举,全面完善了学校管理,强化了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活力被前所未有的激发出来,办学品质全面提高,学校逐步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这里逐步变成了现实。 三十年来,不论是在教学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不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我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豪情万丈,充满激情,善于分析问题原因,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改革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在教育的舞台上,用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点燃了乡村教育的希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谱写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壮丽诗篇!

您已经点赞过了,不能再点赞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