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坎应,男,1978年12月出生,现年42岁。1999年7月毕业于西双版纳州师范学校,同年9月分配到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任教。2000年2月至2003年4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函授大专毕业;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函授本科毕业,本科学历。1999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过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支部书记等职务;从事小学乡镇教育工作近22年,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任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校长、支部书记,2016年8月至今调入勐腊县勐腊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党总支书记。
1999年8月,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任教,那时我教四年级数学和音乐,每周的课时量达到22节,因为年轻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快乐。我很喜欢孩子们,初为人师,我不知道要怎样上好每一节课,第一节课上课时校长就来听课,我感到很惊讶和紧张,当时,校长也鼓励我并提出了很多意见。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去听优秀教师的课,认真备课和写教案,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感染学生,使孩子们都喜欢我。课余生活,我经常与孩子们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平易近人和亲切感,通过自身努力,在六年级毕业考试中,我带的班级成绩在全镇评比中名列前茅.
刚工作时,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也不知道从何做起,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努力看书,找资料,积极参加辅导员培训,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少先队管理工作,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美术比赛、唱歌比赛、篮球运动会等都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中国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组建了少先队执勤组,成立了红领巾播音室,做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组建了70名鼓号队,重大节日和场合都要去表演,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2002年被共青团州委授予“优秀雏鹰大队”称号。
2003年7月,勐满镇党委政府任命我为教导主任,,年轻的我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业务经验不熟,使我加倍的努力和探索,组建了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因为原来学校也没有组建过,也没有经验借鉴,但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进入新的角色,每天课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学习,每周组织年级组长和备课组长一起学习,通过努力,规范了学校的教研活动,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展了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每周举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等活动,极大的改变了教师思想观念,提升了教师各项技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成绩有了很大提升,得到当地政府和领导的认可。
2007年8月,我担任学校后勤副校长,工作角色又发生改变,从中层干部的教学管理转变为校级副职的后勤管理工作,工作又要从头做起。为了做好后勤和安全工作,首先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每个学期初与各完小、校点签定《勐腊县勐满小学安全管理责任状》。开学前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校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内容包括疾病防控、校舍、宿舍、学生食堂、灭火器、门卫、消防设备、围墙、水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求各校清理杂草,美化亮化校园环境,每天按时打扫卫生,不留死角。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防溺水、防触电、防雷击、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森林防火等安全教育,在预备周各班要进行以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我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办公用品及时发放给教师,师生饮用水按时供应;严格执行收费制度,财务单据认真签批,无乱收费现象,无私设小金库现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账目,实行校产保管责任制和检查损赔制度,每学期与各班主任签订班级财产协议书,防止人为的流失和破坏,确保教学设施完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加强水电管理,厉行节约,搞好供应,保证师生用水用电安全。加强食堂管理,做好食堂的清扫和消毒工作,每顿饭保证四荤菜两菜一汤,确保营养均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每一层宿舍安排教师清扫和消毒,保证宿舍楼干净卫生。
2010年8月,我开始担任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我非常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初为校长的我每天都在想:“怎样让老师幸福工作?怎样使学生快乐学习?”2011年1月我任职校长半年后,有机会去香港真道书院研修一周,使我学到了不同的学校管理理念;2013年11月,我到北师大参加第56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使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校长和优秀校长们的办学思想,经过一个月的研修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一个好校长必须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和很好的实践能力。我在勐满中心小学担任6年的校长期间,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曾2次带领教师到北京大兴二小学习一周,老师们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大家的思维一下都打开了,改变思想观念需要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每年还安排教师到上海、昆明等地学习,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改变了教育观念。我非常重视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一是开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舞蹈趣味课间操《同一片蓝天》。该民族课间操于2010年编创并在全校推广使用,紧接着被出版成校本教材。该民族舞蹈课间操融入了傣族、哈尼族、瑶族、佤族及汉族等民族的音乐及舞蹈,是勐腊县的首创,至今已在勐满镇全镇小学内推广。
二是在乡村少年宫融入傣族民族文化特色。傣族象脚鼓表演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一所边疆民族小学,我们在学习传统汉文化及现代先进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融入到了少年宫教学中,授课人员则邀请了傣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授课。2015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乡村少年宫文化艺术展演,展演的成功举办获得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也在乡村少年宫的活动中,学生们提升了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学校教育也向素质教育发展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当地傣族文化为依托,展现当地民族特色。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可见具有傣族民俗风格的建设。如傣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学生食堂,特色傣家小院的篱笆围成的小花园,以及校内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宣传栏、宣传册以及各种校本教材图片、边框都大量使用了傣族文化的特色花纹和图案。
四是建设傣族语言、文字的传承教育基地。自2012年起,我校被定为西双版纳州傣汉双语示范学校,招收4-6岁的傣族儿童,在幼儿阶段学习傣族文字及语言。
五是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园式校园。自2013年我校搬迁新校址以来,除了狠抓教学管理外,新校址的各项建设也朝花园式校园建设发展。走进校园,四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鸟雀成群。校园中紫荆花、三角梅、凤凰花、紫薇花、玫瑰等数十种鲜花怒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菩提树、小叶榕、大王棕、小叶紫檀、花梨木等珍稀树种根植在校园的条条道路边。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2016年8月,是我担任校长的转折点,我调入勐腊县勐腊镇中心小学,也有幸加入了教育部首期领航校长云南省“杨琼英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在杨琼英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获得广大教学管理领域专家的管理指导,学习到当下及未来学校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式方法,与工作室校长们进行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理念的思想碰撞,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三年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各项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
现在我也有很多的想法要去做,要去实现,根据学校的实际问题,科学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目前,学校以当地民族特色为依托,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很大的变化,特别强调学校的办学特色,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杨琼英校长“童心教育”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我校提出了“柔美教育”的办学思想,开设了“柔美课程”,如傣族陶艺制作、傣族刺绣、傣族象脚鼓舞、傣族武术、傣汉双语教学等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学校的校本课程得以开发和利用。同时还开展柔美教师,要求老师多看到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和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的各种功能室从无到有,并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开展“柔美课程”方面,我校的手工制陶最为出色,孩子们也非常喜欢。为了继承和发展傣族陶艺制作技术,结合“柔美教育”的办学思想,我校开设陶艺必修课和选修课。培养学生懂得“优雅”、学会欣赏“自然美”。结合柔美课程在授课的同时讲解一些陶艺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一些危机,课堂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人文历史,在作品上做一些雕刻和装饰,让人文和自然结合在一起。
一、必修课:每年的全体五年级学生作为学习陶艺课程成员,每周有200人左右参加,每周利用1节美术课程作为陶艺课程,按照每周200人次参加,一年有6400人次参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做出各种各样的实物,在老师的指导下,部分有潜能的学生进行做精致陶艺,传承陶艺技艺。
二、选修课:每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组建一支喜爱陶艺的学生进行学习,每周有40人左右参加,一年有1280人次参与。
傣陶,作为傣族独有的一种土陶形式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的历史,2017年3月开始我校把傣陶做为一门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领略到本土民间艺术之美。
我校傣陶课程内容包括从取泥、拉坯、修坯、拍花、晒干、烧制等一个完整的制作过程,学习中使用傣族传统的慢轮制作工艺,工具则用木拍、木刮、鹅卵石、湿布等傣陶传统制作工具,学习制作的器形主要以傣族传统的盆、罐、瓶、杯子为主,其中穿插一些动物形态捏塑,陶器的自由设计,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创造所带来的乐趣,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素质。
在教学中,我校采用每班以2人为一小组相互合作的形式开展制陶教学,每组学生首先设计选定要制做的傣陶器形,相互轮换分工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傣陶慢轮制作的传统工艺制作做泥坯,并由学生根据傣族传统民族图案加以整理创作来设计花纹,最后用雕刻或者木拍拍花等方式装饰傣陶,我们的傣陶老师会在每组孩子作品的底部,雕刻上孩子的名字,并收集一些孩子的优秀作品进行烧制成形,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从中获得成就感,既丰富孩子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又开拓他们创作的源泉。
制作中我们注重保持传统的同时,融入孩子们的童真,让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了灵性,孩子的想象力越丰富,出现的作品就越具有童真和童趣的美,并通过对傣陶的制作学习发展孩子的感知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更好的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今后,我们将做一些精品陶,发挥陶艺精品样品,结合普洱茶文化,制造出茶具、茶杯等地方特色制陶工艺品,建设一间普洱茶与傣族陶艺文化特色室,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到普洱茶文化和陶艺文化,从小培养和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做勐腊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我非常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着校服,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群众主义教育,宣传国内外大事。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文明教育,狠抓“建设礼貌校园,告别不礼貌行为”的活动。规范优秀学生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礼貌礼仪、纪律、两操等状况进行量化考核,及时反馈、整改,纳入数据量化,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抓出实效。提前布署、精心准备,开展了“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突出,学校邀请上海惠迪吉心理健康线上讲座,与学生线上互动,收到很好的效果。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让学生增强法律法规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如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变化,校风学风有了很好的转变。
教学工作永远学校的中心工作,我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校本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学期开学预备周,组织全校语数教师集中在中心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段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教法,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好上学年末各年级组质量分析和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严抓中心小学和各完小教师公开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一节教研组安排的优质公开课、每位教师40节听课笔记落到实处,要求听课有记录,有点评,有整改。布置和督促全镇语数教师每学期的期中试卷命制。通过命制试卷,督促老师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材与教辅,体验命制试卷的要求和深度,从而挖掘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和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自身素质,组织教师参加州级“1+N”直播课堂教学观摩、智慧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2021年云南省“以学为主”主题教研及“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各种视频观摩活动,做好教师能力提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中教云数字化课程平台”和希沃白板5的使用方法。
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曾先后组织50名教师到云南省玉溪一小研修学习,老师们受益匪浅,思想观念得到提升,学习到了玉溪一小先进的办学理念,参与了玉溪一小每天的校园活动,感受到百年一小的魅力。现在学校与上海闵行中心小学和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签订帮扶协议,我们将派出更多的教师到2所学校进行跟岗研修,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色育人、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等各环节都有质的提升。
在担任勐腊镇中心小学校长的近五年,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县乡镇学校前列,2020年,我校六年级在州级检测中,李明府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语文数学总成绩排在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还有100多名学生考上州民族中学和县内3所重点中学,是历史以来考上重点中学人数最多的一次,得到了家长和社会认可。
为了做好“柔美课程”在我校生根发芽,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根据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开展六一文艺汇演、合唱比赛、红领巾心向党文艺汇演、绘画比赛、征文比赛、啦啦操比赛等,学校特别重视体育教育,每年开展田径运动会、篮球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项目,培养出文艺和体育爱好者。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级、州级文艺、艺术和体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开展“柔美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不但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近五年来,在勐腊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学校管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校曾荣获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云南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西双版纳州文明单位、绿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学校、西双版纳州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西双版纳州先进基层工会组织、西双版纳州优秀少先队大队、西双版纳州四星级党支部;勐腊县县级示范党支部、勐腊县委教育工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勐腊县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在全县和全州比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校获勐腊县校园足球选拔赛暨校园足球啦啦操选拔赛,荣获县级一等奖,乒乓球比赛县级男队一等奖,女队二等奖;篮球男队县级二等奖;乒乓球比赛州级男队一等奖,女队三等奖;篮球男队县级四等奖。
总之,参加工作室培养培训后,我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让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遵循师生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根植于课堂,立足于学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学校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岩坎应,男,1978年12月出生,现年42岁。1999年7月毕业于西双版纳州师范学校,同年9月分配到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任教。2000年2月至2003年4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函授大专毕业;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函授本科毕业,本科学历。1999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过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支部书记等职务;从事小学乡镇教育工作近22年,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任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校长、支部书记,2016年8月至今调入勐腊县勐腊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党总支书记。 1999年8月,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勐腊县勐满中心小学任教,那时我教四年级数学和音乐,每周的课时量达到22节,因为年轻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快乐。我很喜欢孩子们,初为人师,我不知道要怎样上好每一节课,第一节课上课时校长就来听课,我感到很惊讶和紧张,当时,校长也鼓励我并提出了很多意见。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去听优秀教师的课,认真备课和写教案,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感染学生,使孩子们都喜欢我。课余生活,我经常与孩子们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平易近人和亲切感,通过自身努力,在六年级毕业考试中,我带的班级成绩在全镇评比中名列前茅. 刚工作时,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也不知道从何做起,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努力看书,找资料,积极参加辅导员培训,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少先队管理工作,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美术比赛、唱歌比赛、篮球运动会等都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中国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组建了少先队执勤组,成立了红领巾播音室,做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组建了70名鼓号队,重大节日和场合都要去表演,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2002年被共青团州委授予“优秀雏鹰大队”称号。 2003年7月,勐满镇党委政府任命我为教导主任,,年轻的我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业务经验不熟,使我加倍的努力和探索,组建了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因为原来学校也没有组建过,也没有经验借鉴,但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进入新的角色,每天课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学习,每周组织年级组长和备课组长一起学习,通过努力,规范了学校的教研活动,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展了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每周举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等活动,极大的改变了教师思想观念,提升了教师各项技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成绩有了很大提升,得到当地政府和领导的认可。 2007年8月,我担任学校后勤副校长,工作角色又发生改变,从中层干部的教学管理转变为校级副职的后勤管理工作,工作又要从头做起。为了做好后勤和安全工作,首先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每个学期初与各完小、校点签定《勐腊县勐满小学安全管理责任状》。开学前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校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内容包括疾病防控、校舍、宿舍、学生食堂、灭火器、门卫、消防设备、围墙、水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求各校清理杂草,美化亮化校园环境,每天按时打扫卫生,不留死角。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防溺水、防触电、防雷击、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森林防火等安全教育,在预备周各班要进行以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我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办公用品及时发放给教师,师生饮用水按时供应;严格执行收费制度,财务单据认真签批,无乱收费现象,无私设小金库现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账目,实行校产保管责任制和检查损赔制度,每学期与各班主任签订班级财产协议书,防止人为的流失和破坏,确保教学设施完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加强水电管理,厉行节约,搞好供应,保证师生用水用电安全。加强食堂管理,做好食堂的清扫和消毒工作,每顿饭保证四荤菜两菜一汤,确保营养均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每一层宿舍安排教师清扫和消毒,保证宿舍楼干净卫生。 2010年8月,我开始担任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我非常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初为校长的我每天都在想:“怎样让老师幸福工作?怎样使学生快乐学习?”2011年1月我任职校长半年后,有机会去香港真道书院研修一周,使我学到了不同的学校管理理念;2013年11月,我到北师大参加第56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使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校长和优秀校长们的办学思想,经过一个月的研修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一个好校长必须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和很好的实践能力。我在勐满中心小学担任6年的校长期间,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曾2次带领教师到北京大兴二小学习一周,老师们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大家的思维一下都打开了,改变思想观念需要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每年还安排教师到上海、昆明等地学习,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改变了教育观念。我非常重视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一是开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舞蹈趣味课间操《同一片蓝天》。该民族课间操于2010年编创并在全校推广使用,紧接着被出版成校本教材。该民族舞蹈课间操融入了傣族、哈尼族、瑶族、佤族及汉族等民族的音乐及舞蹈,是勐腊县的首创,至今已在勐满镇全镇小学内推广。 二是在乡村少年宫融入傣族民族文化特色。傣族象脚鼓表演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一所边疆民族小学,我们在学习传统汉文化及现代先进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融入到了少年宫教学中,授课人员则邀请了傣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授课。2015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乡村少年宫文化艺术展演,展演的成功举办获得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也在乡村少年宫的活动中,学生们提升了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学校教育也向素质教育发展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当地傣族文化为依托,展现当地民族特色。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可见具有傣族民俗风格的建设。如傣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学生食堂,特色傣家小院的篱笆围成的小花园,以及校内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宣传栏、宣传册以及各种校本教材图片、边框都大量使用了傣族文化的特色花纹和图案。 四是建设傣族语言、文字的传承教育基地。自2012年起,我校被定为西双版纳州傣汉双语示范学校,招收4-6岁的傣族儿童,在幼儿阶段学习傣族文字及语言。 五是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园式校园。自2013年我校搬迁新校址以来,除了狠抓教学管理外,新校址的各项建设也朝花园式校园建设发展。走进校园,四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鸟雀成群。校园中紫荆花、三角梅、凤凰花、紫薇花、玫瑰等数十种鲜花怒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菩提树、小叶榕、大王棕、小叶紫檀、花梨木等珍稀树种根植在校园的条条道路边。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2016年8月,是我担任校长的转折点,我调入勐腊县勐腊镇中心小学,也有幸加入了教育部首期领航校长云南省“杨琼英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在杨琼英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获得广大教学管理领域专家的管理指导,学习到当下及未来学校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式方法,与工作室校长们进行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理念的思想碰撞,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三年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各项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 现在我也有很多的想法要去做,要去实现,根据学校的实际问题,科学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目前,学校以当地民族特色为依托,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很大的变化,特别强调学校的办学特色,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杨琼英校长“童心教育”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我校提出了“柔美教育”的办学思想,开设了“柔美课程”,如傣族陶艺制作、傣族刺绣、傣族象脚鼓舞、傣族武术、傣汉双语教学等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学校的校本课程得以开发和利用。同时还开展柔美教师,要求老师多看到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和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的各种功能室从无到有,并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开展“柔美课程”方面,我校的手工制陶最为出色,孩子们也非常喜欢。为了继承和发展傣族陶艺制作技术,结合“柔美教育”的办学思想,我校开设陶艺必修课和选修课。培养学生懂得“优雅”、学会欣赏“自然美”。结合柔美课程在授课的同时讲解一些陶艺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一些危机,课堂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人文历史,在作品上做一些雕刻和装饰,让人文和自然结合在一起。 一、必修课:每年的全体五年级学生作为学习陶艺课程成员,每周有200人左右参加,每周利用1节美术课程作为陶艺课程,按照每周200人次参加,一年有6400人次参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做出各种各样的实物,在老师的指导下,部分有潜能的学生进行做精致陶艺,传承陶艺技艺。 二、选修课:每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组建一支喜爱陶艺的学生进行学习,每周有40人左右参加,一年有1280人次参与。 傣陶,作为傣族独有的一种土陶形式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的历史,2017年3月开始我校把傣陶做为一门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领略到本土民间艺术之美。 我校傣陶课程内容包括从取泥、拉坯、修坯、拍花、晒干、烧制等一个完整的制作过程,学习中使用傣族传统的慢轮制作工艺,工具则用木拍、木刮、鹅卵石、湿布等傣陶传统制作工具,学习制作的器形主要以傣族传统的盆、罐、瓶、杯子为主,其中穿插一些动物形态捏塑,陶器的自由设计,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创造所带来的乐趣,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素质。 在教学中,我校采用每班以2人为一小组相互合作的形式开展制陶教学,每组学生首先设计选定要制做的傣陶器形,相互轮换分工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傣陶慢轮制作的传统工艺制作做泥坯,并由学生根据傣族传统民族图案加以整理创作来设计花纹,最后用雕刻或者木拍拍花等方式装饰傣陶,我们的傣陶老师会在每组孩子作品的底部,雕刻上孩子的名字,并收集一些孩子的优秀作品进行烧制成形,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从中获得成就感,既丰富孩子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又开拓他们创作的源泉。 制作中我们注重保持传统的同时,融入孩子们的童真,让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了灵性,孩子的想象力越丰富,出现的作品就越具有童真和童趣的美,并通过对傣陶的制作学习发展孩子的感知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更好的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今后,我们将做一些精品陶,发挥陶艺精品样品,结合普洱茶文化,制造出茶具、茶杯等地方特色制陶工艺品,建设一间普洱茶与傣族陶艺文化特色室,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到普洱茶文化和陶艺文化,从小培养和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做勐腊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我非常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着校服,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群众主义教育,宣传国内外大事。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文明教育,狠抓“建设礼貌校园,告别不礼貌行为”的活动。规范优秀学生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礼貌礼仪、纪律、两操等状况进行量化考核,及时反馈、整改,纳入数据量化,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抓出实效。提前布署、精心准备,开展了“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突出,学校邀请上海惠迪吉心理健康线上讲座,与学生线上互动,收到很好的效果。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让学生增强法律法规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如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变化,校风学风有了很好的转变。 教学工作永远学校的中心工作,我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校本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学期开学预备周,组织全校语数教师集中在中心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段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教法,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好上学年末各年级组质量分析和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严抓中心小学和各完小教师公开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一节教研组安排的优质公开课、每位教师40节听课笔记落到实处,要求听课有记录,有点评,有整改。布置和督促全镇语数教师每学期的期中试卷命制。通过命制试卷,督促老师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材与教辅,体验命制试卷的要求和深度,从而挖掘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和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自身素质,组织教师参加州级“1+N”直播课堂教学观摩、智慧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2021年云南省“以学为主”主题教研及“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各种视频观摩活动,做好教师能力提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中教云数字化课程平台”和希沃白板5的使用方法。 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曾先后组织50名教师到云南省玉溪一小研修学习,老师们受益匪浅,思想观念得到提升,学习到了玉溪一小先进的办学理念,参与了玉溪一小每天的校园活动,感受到百年一小的魅力。现在学校与上海闵行中心小学和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签订帮扶协议,我们将派出更多的教师到2所学校进行跟岗研修,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色育人、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等各环节都有质的提升。 在担任勐腊镇中心小学校长的近五年,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县乡镇学校前列,2020年,我校六年级在州级检测中,李明府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语文数学总成绩排在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还有100多名学生考上州民族中学和县内3所重点中学,是历史以来考上重点中学人数最多的一次,得到了家长和社会认可。 为了做好“柔美课程”在我校生根发芽,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根据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开展六一文艺汇演、合唱比赛、红领巾心向党文艺汇演、绘画比赛、征文比赛、啦啦操比赛等,学校特别重视体育教育,每年开展田径运动会、篮球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项目,培养出文艺和体育爱好者。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级、州级文艺、艺术和体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开展“柔美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不但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近五年来,在勐腊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学校管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校曾荣获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云南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西双版纳州文明单位、绿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学校、西双版纳州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西双版纳州先进基层工会组织、西双版纳州优秀少先队大队、西双版纳州四星级党支部;勐腊县县级示范党支部、勐腊县委教育工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勐腊县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在全县和全州比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校获勐腊县校园足球选拔赛暨校园足球啦啦操选拔赛,荣获县级一等奖,乒乓球比赛县级男队一等奖,女队二等奖;篮球男队县级二等奖;乒乓球比赛州级男队一等奖,女队三等奖;篮球男队县级四等奖。 总之,参加工作室培养培训后,我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让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遵循师生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根植于课堂,立足于学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学校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