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南城
江西
校长基本信息
江西省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市 余干县 古埠镇中心小学
1973年
汉族
正高级教师
中心校
自述材料

我叫史南城,出生于1973年1月出生在古埠童埠史家村。1992年8月,年仅19岁时的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踏出了万年师范,迈进了农村基层教育的大门,走上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在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我始终迫使自己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为了教育学生,我起早摸黑、孜孜不倦;为了充实自己,我每天坚持学习、笔耕不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在心里对教育许下的承诺。在这种压力的推动下,我很快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曾多次执教市、县级观摩课,在全市优质课评选中还荣获过一等奖。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1994年我被委任为余干县古埠枫塘小学校长一职。1997年9月,我又被调至余干县古埠中心小学任教,并任中心校的教导主任。 2001年8月,怀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校长竞聘,通过笔试和现场面试等环节,我有幸成为了九龙中心小学校长,从此步入学校管理之路。第一次去九龙中心小学上任,眼前的学校的现状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作为全乡小学的“中心”,校园竟然没有操场,没有围墙,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人一踩上地面,灰尘便扑扑地“自由飞翔”。而且听学校老师介绍,下辖的14所村完小的办学条件比这里更简陋,很多学校连厕所都没有。 尽管现实很“骨感”,但我告诉自己:我不是轻言放弃的人,我只信奉“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个道理。经过一个月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我提出一系列革新措施,并规划了未来五年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五年之内,争创五个“上游”,使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均达到全县上游的水平。这“五个上游”的奋斗目标,在当时许多人看来,只不过是我这位年轻校长的豪言壮语而已,是我新官上任想要烧的几把“火”,过不了几天就会烟熄火灭了。但从不服输的我却带领班子成员真抓实干地行动了起来。为了改造校园环境,我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厉行节约,开源节流,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学校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硬件设施更新步伐。凭着我的赤诚和执着,当年学校就争取了20多万元来自政府社会各界的帮扶资金。 也许是追求卓越的性格使然,虽然九龙中心小学地处偏僻乡村,我却有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建设精品校园。因为我觉得:学校是一方净土,是知识、文明、进步的标志。我理想中的校园,应该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园内充满童心、童趣、童乐,而不应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样糟糕的境况。何况要办好全乡的小学教育,就要以中心小学为龙头,给各村完小做出示范样板。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我一方面大力改造校园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大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想法设法添置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师挂图,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知识长廊等,使学校的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地,中心小学变了!校园整洁优雅,四季常青,书声琅琅,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我把目光也投向了其他完小。在短短三年里,我带领中心小学的全体班子成员合理调配资金,逐步改善各村完小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消除了危房、平房,改造了厕所,硬化好路面。在全省“普九”达标验收活动中,九龙中心小学代表全县顺利通过评估。 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对学校来说,就是教师的竞争。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不断攀高的坚实基点,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为此我专门制定了《九龙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目标计划》,提出“一年合格,三年良好,五年行家,五年以上自成风格”的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除了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听课、进修学习外,学校每年9月都会开展一次“拜师会”,请青年教师中的骨干谈成长体会,让老教师谈育人经验,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提高在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我还利用自己在南昌学习的机会,建立起和一批教育专家、学者、名师的联系,千方百计邀请他们来学校作讲座,上示范课、指导课。针对新制度下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压力感,我及时请来江西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王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减压。学校每学期都在进步较快的青年教师中树立一至两名典型,表彰一批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激发起教师群体的事业感、成就感。 “现代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在我上任之前,学校没有一项教育教学课题立项,没有一篇论文发表,没有一名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基于此,我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开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教育科研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我亲自带领、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从选题、立项、开题到实施、结题,让教师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教研的魅力与乐趣。5年来,全乡各校共承担了17个县、市级课题,其中4项已经结题。教师有63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15人次在各种县、市级教学大比武中获奖,25人次被评为余干县先进工作者。学校还汇编了《笔耘》论文集,专门刊载教师论文与教学心得,每学年出一本。 2006年新学期伊始,踌躇满志的我正准备将自己筹划了整整一个寒假的九龙中心小学“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提交行政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全面启动实施。一个电话,让我再一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县教育局局长办公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调我到三塘中心小学任校长……局长语重心长的话语还在耳旁回荡,我的心里也像开了锅的粥:好不容易在九龙中心小学打开了工作局面,正当我准备再大干一场时,现在却又要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个未知的地方又在以什么样的局面等待着我呢?一时间,我也有过犹豫,但看着领导信任的目光,我还是服从了组织上的安排。 2006年3月6日,我将运转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九龙中心小学交给继任校长后,接手了三塘中心小学。面对此时三塘中小经济亏损严重,教师精神状态低迷,教学网点分布不均,生源流失不断的艰难局面,我再一次迎难而上。经过到下辖十多所完小的实地调查研究后,我提出了要“创特色,上台阶”的口号。“创特色”即创五个特色——管理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科研特色、文化特色;上台阶即上五个台阶——办学条件上台阶、队伍素质上台阶、教学质量上台阶、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上台阶、整体水平上台阶。接着,我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从抓班子工作作风、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的行为规范入手,因地制宜地修改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力求改变三塘中小师生的精神面貌。但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也特别注重体现人性化治校,力求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具有人文特色的“软”管理有机结合,在制度中渗透着温馨的人本管理思想。为此,我用心于体察教师,发现每个教师的长处,知人善任;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师,尊重他们的权力和创新精神,与教职工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三塘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原本连饮水困难的问题都悬而未解,我上任后不仅多方筹措资金打了一口水井,解决了最基本的饮水问题,同时还扩大了学校食堂的规模,改善了师生就餐的条件,使全体师生能够安心工作、学习。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一扫低迷的精神状态,工作干劲十足,学生变得谦和有礼,热爱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了,校园文化浸润着学生的意气,涵养着学生人生的底气,三塘中心小学其他的各项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 在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团结带领广大教师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共谋学校发展的同时,我依然念念不忘自己忠爱的课堂和学生。无论是在校本部还是下完小乃至到其它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期间,只要时间允许,我都要到课堂上听课,与师生交流,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与途径。在我的大力倡导下,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比赛以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学海中徜徉,在活动中精进,以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自我的追求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也迅速地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通过六年的努力,三塘中心小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已跨入全县先进行列,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学校相继荣获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工会”、“四星级党支部”、“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市“先进学校”,第四届全省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选进单位”、“上饶市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基地学校”等称号。 2012年9月,组织上再一次考验了我,将我从平稳走上发展快车道的三塘中小调到了身处私立学校包围之中的古埠镇中心小学。面对这一次的调动,我的心态反而更显平静和坦然。古埠是我的老家,不管古埠中小的过去和现在如何,我对家乡的教育都有着不可推辞的责任。因此,这次我是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对家乡教育的使命感以及自己对教育的承诺回到古埠镇中心小学任职的。在古埠中小,我要用我的知识、智慧、情感和我一生中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为这所学校、为我的故乡留下一些或许有用的东西。 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心态,尽管自己接任后面对着私校林立、生源质量差、生源锐减以及由来已久的财政危机等重重困难,我仍然选择了直面现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我先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自我诊断,再借助专家团队帮助把脉问诊,找出阻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确立了“建名师队伍,创品牌学校,育优秀人才,显教育特色”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校品雅致、师品高尚、课品大气、生品灵气”的“四品”目标。接着从抓班子、带队伍、夯基础入手,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严防死守,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扎扎实实做好控流保学工作,确保辖区内的适龄儿童来校就读。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古埠中心小学的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很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一年后,学校便由刚上任时的2317人锐增到3519人,各所村完小均呈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2013年开始,我在充分掌握了学校情况、夯实了工作基础的前提下,开始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加强班子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制度管理等方面,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开展新课改、抓好校本教研的同时,我校率先在全县中小学试行了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与学校的双向选择两项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根据管理、教育教学的需要,设定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核定编制人数,再向全体教师予以公示。通过双向选择,触动了部分教师变得“庸懒散”的神经,提振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也大幅度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在2013年上半年全县五年级质量监测中,我镇总分排位列全县农村组第三名,较上年度跃进了十多位。2014年,我校成为全县“EEPO-有效教育”课改实验的首个农村学校示范点,并于2015年承办了余干县第二届“有效教育”实验成果现场展示会。这场展示会充分展示了古埠中心小学师生在课改大潮中敢为人先的风采,亮出了古埠学子的精气神,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2016年9月,我校迎来广东东莞厚德街桥头小学和前进小学教师团来我校交流考察,随行教师对我校农村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灵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始终认为说教的信服力太轻,只有让教师亲身看到、感受到才能快速转化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才能让他们谨记为师者的使命,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因此,我尽自己所能为学校教师创造和抓住一切“睁眼看世界”的机会。2017年5月,我带领15位教师赴上海平利路第一小学进行一个星期的参观跟岗学习;2017年9月又带领我校骨干教师赴新疆阿克陶县皮拉勒乡恰尔巴格小学进行为期5天的交流,让我校教师亲身感受新时代教育的脉动。 2017年下半年,古埠中小迎来了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我校作为余干县的一所示范校,将接受全市教育特色工作巡查。筹备工作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对古埠中小来说却是极其不平凡的,因为它在古埠中小的校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因为这一个月里,我们古小人用自己的努力造就了“古小速度”,用我们的诚意向领导们和教育同仁介绍我校的德育特色——“1+N”德育模式。巡查现场会上,我校以 “四个一百”为主要展示项目:在“百名留守儿童诗朗诵”中,学生豪迈的宣誓,句句震撼人心;在“百名留守儿童感恩手语操”中,学生无声的肢体语言表达着对社会、师长及他人的感恩之情;在“百名阳光少年国学韵律操”中,学生深情吟诵,激情律动,创意演绎国学经典;在“百名留守儿童大合唱”中,学生放声歌唱,声动校园,尽情展现童真童梦。“四个一百”等活动彰显了学校“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成果,得到了市教育局和兄弟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2018年5月与11月,我校再次代表余干县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12月又承办了上饶市首届教育学术节,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育学术成果和办学成效。 古埠中心小学在前进中收获了大家的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并获得余干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品德是灵魂,知识是基础,才能是关键,情感是动力,法治是维护,廉洁是保证。”这是我治校生涯里积攒下来的六件“法宝”,正是靠这六件“法宝”,我把一个又一个偏僻落后的学校变成了“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其中的辛劳和成绩,也被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近几年来我先后荣获全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长、江西省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科研”先进个人、江西省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全国第五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获得者,江西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先进个人、上饶市优秀教师、上饶市“十佳优秀校长”、余干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余干县优秀共产党员、余干县十佳杰出青年等称号、。 “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是一个好校长必备的基本素质”“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这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从我内心而言,校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位,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我要用一生而为之追求的志业。我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脉搏,只有让自己的思想观念始终在时代前列才能让自己领导的学校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因此,坚持不懈地吸取哲学、经济学、历史、教育、企业经营管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书、思考、写作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我平时多忙,每天看书学习一小时以上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事情。为了努力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思想家、学校经营者,我几乎推掉一切不必要的应酬,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学术的整理与探索。长期的积淀与思考,让我取得了江西省首届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饶市教育学会理事、上饶市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以及余干县“科研之星”等称号或组织职务。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我还先后主持了三个省级教科研课题并已成功结题;近年来我撰写的逾10万字的三十多篇论文,或在《江西教育》、《校长阅刊》、《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科研》、《华声教育》、《文化研究》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或被编入《教育改革论文汇编》、《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文萃》、《全国教师基础教育论文集》、《中国教育二十年》、《中国名优校长创新全书》等论著……并先后指导培养了多名师生在省市优质课评选或市县各种竞赛中获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历经了十数年的磨练,现今的我虽年届不惑,却迎来了事业上的黄金时期。面对着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怀揣着兴教兴校的梦想,我无法徜徉在功劳薄上,更无法停止奋进的步伐。不管时代、环境如何变迁,我依然要心无旁骛地固守着自己心中那份教育情怀,扬帆逐浪,力争上游!

您已经点赞过了,不能再点赞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