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宏
湖北
校长基本信息
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麻城初级中学
湖北 荆门市 掇刀区 麻城镇荆潜路172号
1976年
汉族
高级
初中
7年
自述材料

教育的根深扎乡村 教育的劲使透作为 杜金宏,男,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荆门市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荆门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1996年毕业于沙洋师范,同年参加教育工作在麻城小学任教,2002年9月至今在麻城中学工作。2007年任教务主任,2011年任副校长,2016年至今任校长,2018年获高级教师职务。 一、爷爷的希骥 鼓励我抉择教育 1993年中考成绩公布后,我来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究竟是上高中将来考大学,还是读中专直接参加工作。在九十年代初期,对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孩子来说跳龙门是头等大事,但是上大学又是每个学子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十几岁的我确实不知道如何选择,在我两难无法作出决定的时候,爷爷关切地对我说:“教育鼻祖孔夫子是我国古代大师,享誉世界。自古以来老师受人尊敬,干脆去读师范,将来当一名老师,职业文明,工作稳定。再说从我们村走出了十几位老师,哪一个不是桃李满天下,多好啊!”爷爷在我们家乡那块德高望重,他对我箴勉必有深思熟虑,其言饱含对我的厚望,进而激起我的思索涟漪:“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进步先读书”,“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教师的美誉。于是我毅然报了沙洋师范,潜心习文,刻苦修师。1996年师范毕业,随即步入教育这方热土,弹指一挥间,扎根乡村一干就是24年。 二、孩子的童真 激励我争做良师 1996年9月,我毕业分配到麻城小学任教,成为了一名农村教师。报到第一天,教务主任对我说:“四年级(3)班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你去怎么样?”走进教室环顾一周后,我发现它比正常教室要小很多,没有讲台,更没有黑板,五十多个孩子挤作一团,逼仄得连走路都困难。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这个班是从几个村小合并过来组成的临时班级,教室也是从图书室间隔出来的,而且我是这个班唯一的老师。此情此景,与我无数次憧憬的美好的工作场景相悖甚远,心中难免失望,那份激情也已经泄了一半。 硬着头皮,我从上午上到了下午。临近放学时,发现有一个小女孩趴在桌子上,同学说她叫欧阳荣身体不舒服发疟疾。第一天上班就遇到这种情况,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何况,现在正值秋收时节,家长们都在田里农忙,不可能来接孩子放学。望着有气无力的孩子,我很快镇定下来,先去医院看病,然后送她回家。背着孩子步行十多里到她家时,我已经浑身是汗。家长非常感动,连声道谢,坚持留我在家吃饭。婉拒家长后,我急忙返回学校,一路上脑海中多次浮现出家长道谢的场景,虽然双腿酸软,但是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同学们就围了上来,“杜老师,昨天是你背欧阳荣回家的吗?”有人问。“杜老师,你真好!”,“杜老师,今后我们都听您的话,不调皮捣蛋,好好学习。”望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耳边萦绕着充满童真的话语,身为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他们从心里认可了我这个老师,我对“老师”这一词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敦促我要尽快成长起来,才能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为此,我躬身融入学生,跟他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心声,以便因材施教;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听课学习,积极请教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慢慢的孩子们的成绩越来越好了,班级里的各项工作越来越顺了,我也先后在区里和市里的优质课竞赛中有所收获,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发韧的淬炼,策励我奋蹄进取 2002年8月,因教学成绩出色,我被调到麻城中学任教,这是我读初中时的母校。踏进校门,望着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当年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在教室里挑灯苦读;班主任、任课老师们对我们嘘寒问暖……,各种场景瞬时在脑海里浮现,那一刻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无比温暖,无比激动,真没想到九年后我会再次成为母校的主人,不同的是身份变换。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为母校争光。 很快任课安排下来了,我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并担任一个平行班的班主任。每周四个早自习,四个晚自习共22节课,每天早上5:50必须到校带领班里的学生晨练,晚上查寝结束后方可离校。步行二十分回家已经十一点多钟,还要帮忙妻子照顾不到6个月的女儿,睡眠时间完全无法保证。高强度的工作对我是一个新的考验,我咬牙坚持,慢慢适应了过来。不久,我发现一个异象,和我一起调进来的其他四位老师,虽然同在七年级,可他们都是实验班的班主任,唯独我是平行班。顿即省醒:这样安排,是学校领导不信任我,还是怕我能力不够?这种“心虞”一直困扰着我,甚至让我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分管后勤的许校长知道了我的想法,专门找我谈心。他和我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越是别人瞧不起,越是要做出成绩,用实力证明自己。他的话点醒了我,让我惭愧,更让我明白了退缩是弱者的行为,我一定要争口气为自己正名。为此我加倍努力,认真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绝不放弃一个学困生。期未考试后,我所任教的两个层次的班级都是第一名,被认定为优秀教师,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这届学生毕业。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2005年我被任命为九年级年级主任,在当年中考中年级有8人正取龙泉中学,创出新高,再次证明了我自己。 后来,许校长告诉我,其实学校当年是随机安排的工作,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之前他之所以说那番话本意是为了鼓励我。现在想起来,这是个美丽的“误会”,然而她激发了我的斗志,提升了我的能力,促进了我的成长,我要感谢她,更要感谢许校长。 2007年,学校决定从三个年级主任中择优晋升一人为教务主任,资历最短的我脱颖而出。这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个挑战。得益于之前年级管理的娴熟,我适应很快,并且针对性的改进了教学常规机制,制订了巡课等一系列操作制度,教风学风明显更新,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刺痛的变故,磨砺我坚毅刚强 就在我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我妻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我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好几年我们才从阴影中走出来,其中的艰辛终身难忘。 2008年4月,妻子不幸身受重伤,在医院抢救了十几个小时,才保住了生命,但因马尾神经受伤,导致终身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在她住院的三个多月里,我每天医院学校两点一线。白天全身心的投入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下班后就匆忙赶到医院照顾妻子。望着病床上痛苦难受的妻子,看着急剧增加的巨额“费用清单”和“催款通知单”我彻夜难眠。家里所有的钱抢救当晚就用完了,亲戚能借的都借了,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渡过这个难关……就在我困惑、迷茫、焦头烂额、身心俱疲的时候,学校领导来了,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来了,他们对我伸出了援手,安慰我,鼓励我,让我感受到了麻城中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给了我扛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妻子出院后,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我要用成绩来回报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的同事和领导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中考中,我校有11名学生正取龙泉中学,绝对人数全区第一,创造了麻中新的辉煌。 我终于走出了家庭罹难的窘境,书写了一个刚字“人”。松挺严寒,梅笑酷霜,祸殃让我明白了这是对我人生的考验,要懂得感恩,更要坚强,绝不能被逆境击跨。 五、教育的使命,砥砺我担当作为 2016年7月,我被任命为麻城中学校长,这既是局党组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肯定,更饱含了全体师生对我的期待,我深知唯有努力奉献,才能不辱使命。 (一)、创建优美环境 改善办学条件 接任时女生宿舍主体工程刚完工,周围全部是建筑垃圾,杂草丛生。为此,我放弃休息在工地督促平整场地,监督道路施工质量,设计绿化方案。为了保证绿化效果,我多次冒着酷暑和工人们一起到林地挑选心仪的树木。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学校曾经最荒凉的地方,现在道路平坦,绿树成荫,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8年在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新教学大楼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为了9月开学正常投入使用,假期我带头加班把所有班班通设备重新安装维护到位,改造了办公桌,安装了空调和窗帘,更新了校园广播系统,更换了无影灯,圆满完成了搬迁工作。同时清除了新楼前后的建筑垃圾,平整了场地,种植了草坪和景观树,为了节省开支我们自己到仙居山里搬回了景观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新学期全体师生兴高采烈的搬进新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创设成长机制 建设教师队伍 我深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近几年我校新分配的年青教师较多,他们有博学、有朝气、有干劲,但是缺乏工作经验。为了让他们快速成长,我倡导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让有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老教师全心指导,青年教师也虚心学艺,勤于听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有机会,学校就组织新教师外出参观交流、观摩学习,为教师成长发展搭桥辅路。如今,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已挑起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担。 在此基础上, 2019年我正式启动了《麻城中学新教师考评方案》,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连续三年的考评,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最美新教师”评选活动。学校从工作量、教学效果、考勤及成果贡献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参评教师现场述职并经全体教师民主评议产生。活动开始后20多位新教师积极报名参评,最终评选出王婵等7位“最美新教师”。学校专门为他们撰写了“颁奖词”,举行了“颁奖仪式”,请领导、家长为他们颁奖,由优秀学生代表为他们献花。此举既充分调动了新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但进步,又树立了先进典型,促进全体教师向上,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年青教师脱颖而出,各方面能力提升显著,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新教师张滢滢、苏瑞的优质课分别获得省市一等奖,王婵老师在“第七届湖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荣获二等奖,黄海琳老师获得“荆门市教育宣传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这些年青教师正在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三)、创新管理模式 促进持续发展 “班主任+”模式,推陈出新促发展。一是分别制订了班主任和辅导员职责,正式在全校11个教学班实施 “班主任+辅导员”模式,通过老教师与新教师搭配、男老师与女老师搭配的原则,为每个班聘任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切实减轻了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二是“班主任+志愿者”模式,由班主任在系列班会活动中,将“向老师问好”、“餐桌礼仪”、“节约粮食”、“寝室文化建设”延伸到课外,并组建了文明就餐管理志愿服务团队,老师和志愿者一起对大家的进餐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现在排队打饭、文明进餐、节约粮食的良好行为已蔚然成风;三是 “班主任+生活老师”模式,学生教室、寝室卫生内务整理和消毒等与学生生活相关工作,均由班主任和辅导员协商配合指导学生完成。这一模式的实施,保证学生管理不断提升的同时,让年轻教师积累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为学校培养了后备人才,促进了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四)“艺”“体”并举 构建新样态特色课程 农村孩子因条件所限,本来个性发展就是一大短板,而初中学校面临升学压力,学生课余活动往往压缩得少之又少,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以乡村少年宫为抓手,构建新样态特色课程,以“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一个专长”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分别和各辅导班的老师们精心设计了活动室的文化布置方案,认真研究了班级的活动内容,确定手工、绘画、象棋、舞蹈、民乐演奏、腰鼓、十字绣、石膏造像、足球、柔力球等十多个特长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课,走班上课。 通过几年实践,现在手工制作班学生们的作品越来越新颖,象棋班的自编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舞蹈班学生的舞姿越来越优美……其他班级的特色也逐渐鲜明起来。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成果丰硕,不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特长也更加鲜明,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中国教师报》、《荆门日报》、荆门电视台相继对我校乡村少年宫活动进行过宣传报道,省文明办领导也多次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高度的点赞。每年元旦,少年宫展示的成果最具特色、最有吸引为,人气也最旺。 (五)、提炼文化主题 打造学校名片 学校建校80年来,历经风雨,前辈们为之奉献毕生心血,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名片,来引领和激励师生。为此,我借助“新样态学校建设”这一契机,着手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打造新样态学校文化特色。 首先,我通过学校全体教师大会、校微信群、面向全校教师征集学校理念、核心文化。接着,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莅临我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调阅资料、座谈研讨等方式,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把脉问诊,确立了我校的核心文化主题——培公文化。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先后召开了“培公文化”理念体系专家论证会、举行了“新样态元旦晚会”、“培公杯”经典诵读大赛、“培公故事会”、开展了“培公之星”评选等一系列的活动。现在“培公文化”已经成了学校最靓丽的品牌,芬芳盈溢,沁人心灵。2017年学校也被评为“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7月,我校受邀到全国新样态联盟年会上介绍学校文化建设经验,农村学校也走上了国家级的大舞台。 一路走来,从教师到校长,职务转变,角色变更,然而对我始终不变的是讲台,是师生,是学校,是农村教育。每当孩子们问候我“校长好!”的时候,我总会提醒自己,校长是一种责任,总在心里暗下决心,麻中是我家,我爱我家,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办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农村新样态学校,让农村的老师能够更快、更好的幸福成长,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您已经点赞过了,不能再点赞
举报